谷雨节气,这样做艾灸

2025-04-26 08:57

谷雨节气过后,进入了春夏交替的时节。此时,南方许多地区的天气逐渐变得高温多雨,湿热之气弥漫。不少人可能发现自己夜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,白天则头重脚轻、精神萎靡。


中医理论认为,春夏之交,自然界阳气升发,湿气渐盛。人体的生理机能通常也会随着季节变化而调整。若此时脾胃功能较弱,无法正常运化水湿,可能容易导致湿热内生。湿热之邪犹如黏腻的丝线,缠绵难去,可能会上扰心神,使得心神不宁,进而容易引发失眠。轻则入睡困难、多梦易醒,重则可能影响身体健康,诱发慢性健康问题。而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,如果再加上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,更易耗伤阴液,从而可能形成虚火+湿热的复杂问题。


图片


中医在调理失眠方面有其独到之处,其中艾灸疗法值得一试。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,借助其温热之力刺激人体特定穴位,有助于温通经络、调和气血、平衡阴阳。


如果因湿热导致的失眠,建议选取神门、内关、三阴交、涌泉等穴位进行艾灸。


1

神门穴

图片

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,艾灸此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宁心安神,缓解焦虑。


图片

2

内关穴

图片

内关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,通阴维脉,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宽胸理气、和胃降逆,帮助缓解因湿热引起的胃脘不适,进而改善睡眠。


图片


3

三阴交穴

图片

三阴交穴是肝、脾、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,艾灸此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和肝脾肾三脏,促进体内水湿代谢,排出湿热,安定心神。


图片

4

涌泉穴

图片

涌泉穴为肾经的井穴,艾灸此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发肾中阳气,引火归元,使虚火下降,阴阳调和。


图片

在操作艾灸时,每穴酌情灸10-15分钟,隔日1次。温暖的艾火,如同春日的暖阳,缓缓渗透进穴位,逐渐驱散体内的湿寒与郁热。随着艾灸的进行,经络得到一定的疏通,气血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顺畅,心神也逐渐安定下来,睡眠质量自然也可以得到一定改善。


除了艾灸,中医还倡导配合子午流注作息法。亥时(21-23点)三焦经当令,此时闭目按压太阳穴、听宫穴各3分钟,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激活副交感神经,为入眠创造良好条件;卯时(5-7点)阳气升发,建议饮用木棉花蜂蜜水(木棉花5g+温水300ml),搭配踮脚叩齿36次,一定程度上能助阳气升发,排出肠道湿热。同时,穴位按摩、中药足浴等方法,也能与艾灸相互配合,从多个方面调理身体。


春夏之交的湿热气候,虽然给睡眠带来了挑战,但也为身体调理提供了契机。通过中医艾灸等特色疗法,结合合理的作息与生活方式,不仅有助于缓解失眠困扰,还能在这个季节调整好身体状态,为秋冬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,让身体在四季轮回中保持健康与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