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灸这里!清脑明目、通鼻开窍

2025-04-25 09:00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已成为大多数上班族的常态。而长期伏案工作容易导致用眼过度、头部肌肉紧张,不少人可能频繁出现头痛头晕、眼干眼涩等不适状况,进而容易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。相较于依赖药物缓解,中医养生理念提供一种温和的方案——通过刺激印堂穴,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调节经络气血,缓解身体不适,为身心带来一定的舒适与放松。


图片


印堂穴位于人体前额部,处于两眉头的中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。“印”有印染之意,指处所,古人常于眉毛中点装饰印染,该穴恰在这个位置,故而得名。它属于经外奇穴,虽不归属于十四经,但有着固定的位置、明确的名称和特定的养生作用。


从中医理论来看,印堂所在的前额区域,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的循行之处。督脉起于肾间,上行入脑,主司一身阳气;膀胱经入络肾脏,与脑髓相通。肾主骨生髓,脑为髓之海,印堂的饱满程度,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肾精的充足与否以及髓海功能的盛衰。日常养护印堂穴,是通过刺激经络,促进体内气血运行,以维持阴阳平衡。


图片


对于长期伏案工作、过度用眼导致的头痛头晕、眼干眼涩,以及压力引发的精神紧张等问题,不妨试试艾灸印堂穴。艾灸的温热刺激,不仅有助于舒缓头部紧张的神经肌肉,还有助于促进面部血液循环,帮助肌肤获得充足滋养。同时,艾灸过程中的宁静氛围与温热感,有助于放松身心、缓解焦虑情绪、调节内分泌系统,实现身心的双重养护。


艾灸过程中,印堂穴可与其他穴位搭配使用:


印堂穴+风池穴:风池穴位于枕骨下方凹陷处,是抵御风邪的重要关卡。如果外感风邪引发头晕头痛,两穴配合,有助于祛头风、通经络,一定程度上能帮助缓解头部不适。


图片


印堂穴+迎香穴:迎香穴位于鼻翼旁,是调理鼻部问题的重要穴位。与印堂穴搭配,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疏通鼻部经络气血,缓解鼻塞、流涕等状况,帮助提升呼吸的通畅感。


印堂穴+攒竹穴:攒竹穴位于眉头凹陷处,与印堂穴协同作用,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清利头目、缓解眼疲劳,改善眼痛、眼胀等状况。


图片


印堂穴+百会穴: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,与印堂穴同属督脉。两穴相配,有助于安神定志、调和阴阳,对缓解失眠等问题有一定作用。


图片


对于以上穴位,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悬灸或隔姜灸的方式。悬灸时,保持艾条距皮肤2-3厘米,每次酌情5-10分钟;隔姜灸则取3-5毫米厚姜片,扎孔后置于穴位,上置艾炷施灸,每次酌情3-5壮。操作时需特别注意温度控制,以皮肤稍感温热舒适为宜,避免烫伤。对于体质偏热或上热下寒者,建议配合艾灸脚底涌泉穴,有助于引火下行,平衡阴阳。灸后适当多饮温水,促进代谢,并注意保暖,防止寒邪入侵。


日常居家养护中,还可以按摩印堂穴。用食指或中指指腹轻柔按揉,每日约50-100次;也可从印堂穴向眉部、鼻尖、百会穴进行分推按摩,每次约5-10分钟;或用拇指、食指捏提印堂皮肤,早晚各50-100次。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面部气血循环,缓解眼部疲劳,放松肌肉,适合长期面对电子屏幕、感觉头部昏沉的人群。


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调理与个体差异,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艾灸,以确保操作安全、精准,充分发挥印堂穴的养生价值,为健康保驾护航。


文章参考来源:佛山市中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