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说道: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灸之。艾灸作为中医里经典的补阳益气方法,深受老百姓喜欢,但是对于新手小白来说,盲目乱灸不光没有效果,还容易伤身。
艾灸的顺序
“药王”孙思邈在其著作《千金要方》中记载:“凡灸当先阳后阴,从头向左而渐下,次后从头向右而渐下”。《明堂灸经》也指出:“先灸上,后灸下;先灸少,后灸多。”就是说应先灸阳经,后灸阴经;先灸上部,再灸下部;就壮数而言,先灸少而后灸多;就大小而言,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。
作为农耕大国,古代先民一般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。因此,中医将背部、上身归之于阳,腹部、下身归之于阴。在阴阳学说中,头为阳、足为阴;左为阳、右为阴。 所以施行灸疗的顺序一般都是:
先灸上部,后灸下部;先灸背部,后灸腹部;
先灸头身,后灸四肢;先灸左侧,后灸右侧。
上述施灸的顺序是指一般的规律,不能拘泥不变。如脱肛的灸治,则应先灸长强以收肛,后灸百会以举陷,便是先灸下而后灸上。
艾灸的最佳时间
很多艾灸新手并没有艾灸最佳时间的概念,大多是想起来什么时候艾灸,就什么时候灸。据《内经·灵柩》记载:古人将一天分为春夏秋冬四个时期,早晨为春、日中为夏、日落为秋、半夜为冬。按照具体时间来分便是:
凌晨 3 点到上午 9 点是一天的春季,叫日春;
上午 9 点到下午 3 点是一天的夏季,叫日夏;
下午 3 点到晚上 9 点是一天的秋季,叫日秋;
晚上 9 点到凌晨 3 点是一天的冬季,叫日冬。
上午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都开始升发,借助这个时间艾灸可以事半功倍,特别是针对阳虚、气虚质的人,如怕冷,手足不温,免疫力低、大便不成形等。当然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,艾灸的时间也不一样,如调理脾胃功能,可以在早上 9-11 点灸,养肾在下午 5-7 点灸,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。
一般艾灸养生保健一般为:上午 9-11 点;下午 2—4 点为宜。临睡前做艾灸,有可能会导致体内阳气过于躁动,而引发烦躁,难以入睡的问题。所以一般来说,建议在睡觉前一小时以前进行艾灸,最晚不要超过晚上10点钟,以免影响睡眠。
小孩可以艾灸吗?
幼儿艾灸古已有之,《养生一言草》就有“小儿每日灸身柱、天枢可保无病”的记载。小儿艾灸操作简单有效,除了能防病治病外,还可以提高儿童免疫力。除了灸身柱穴外,天枢穴对于幼儿也至关重要。天枢穴属胃经,又是大肠的募穴,可以帮助调理肠胃功能。灸天枢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,增强胃肠动力,尤其对于呕吐、反酸、小儿积食等疾病都有缓解作用。
不过,要注意的是,3岁以上的孩子才能艾灸,同时,孩子的皮肤较为稚嫩,不宜灸时间过长。
艾灸3灸3不灸
容易发火,脾气大,多艾灸。但是暴怒之中,不要艾灸。
剧烈运动前后别艾灸。但是运动损伤可以艾灸。
经期慎灸,经期前一周适合艾灸。
艾灸注意事项